惨淡的市场显然没有给中国银行业的QDII带来好运。
目前正在运行的262款银行QDII产品超过一半累计收益仍为负值,面对这一局面,某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人士8月27日对记者说,随着接下来半年,相当部分2007年下半年-2008年上半年发行的QDII集中到期,QDII大面积亏损将成为投资者的噩梦。
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不少商业银行人士均表示,目前,除中国银行、招商银行等个别几家银行,中资银行基本都停发QDII,而即便仍在发售产品的外资银行,其产品结构和模式相较之前也日趋保守。
出海翻沉:大半产品亏损
据普益财富统计,截至8月19日,银行系正在运行的262款QDII理财产品中,累计收益率为正的理财产品有108款,较前一周统计略增加2款。其中,39款中资银行QDII理财产品单位净值均大于0.5,但累计收益率为正的仅有6款。
相较中资银行QDII的表现,另外223款外资银行QDII产品情况相对要乐观一些,其中,累计收益率为正的产品有103款,尚不足一半。
数据足以让人触目惊心。
根据本报记者从银行系统内部获得的一份数据,截至8月19日,被计入统计的262款银行QDII产品,累计收益率跌破10%的产品超过了100款,而累计收益率为负25%以下的产品,更是将近50款。
其中,跌幅最大的为渣打银行2008年8月25日发行的一款挂靠原油指数的产品,即渣打开放式结构性投资计划瑞银彭博固定期限成份原油回报指数(UTSN004),跌幅为45.95%。如此跌幅的背后,是国际油价(以纽约WTI价格为例)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,由147.27美元/桶高位向下俯冲,过山车般走了一遭,截至2008年8月27日,国际油价基本维持在73美元/桶,与2年前最高点相比,近乎腰斩。
不过,累计收益率最高的一系列产品,也是渣打等外资银行领衔。一款由渣打银行2008年8月发售的挂钩黄金指数的QDII产品——“开放式结构性投资计划瑞银彭博固定期限黄金超额回报指数(UTSN003)”产品位列收益榜首位,其运行以来的累计收益率为68.02%。
由此可见,外资银行QDII产品风险偏好要远高于中资银行。
在累计收益率排名后10位的银行QDII产品中,只看到一家中资银行的身影,即中信银行。该行2007年9-11月份发行的三款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完全被套牢。其中,2007年11月发行的一款投资于港股的产品,即“港股早班车”代客境外理财4号人民币,目前累计亏损44.39%,短期内扭亏无望。
生不逢时:风暴前夕的处女航
对于为何产生如此大面积的亏损,某股份制行资金部人士认为,主要原因仍然与当初QDII出海时机选择不当有关。上述262款产品当中,发行于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时段,即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前夕的产品有185款,占到70%。
“次贷危机前的半年,既是国际油价的高点,也是海内外股市泡沫聚集期,”上述股份制行资金部人士分析,“其间中国股市也从6000点的高位动荡向下,所以,无论挂钩原油期货还是投资国外股市,都是典型的高点被套。”
事实上,从2008年9月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开始,中国银行业包括券商基金QDII,便基本处于停发状态。此种状态一直延续到2009年7月份。在2008年9月雷曼破产之前,商业银行还不断面临人民币咄咄逼人的升值态势,银行系QDII汇兑损失也屡遭外界批评。
令人不解的是,在这期间,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可投资国家和地区却一直在放宽。一面是损失惨重的QDII,一面是看似不断放松的政策,中国的QDII到底得了什么病?
“2006年时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场正迎来一轮牛市行情,商业银行紧跟市场变化,推出一系列股票、基金、指数以及商品挂钩的中高风险理财产品。”某股份制银行资金市场部人士分析说,“可是在当时,国内相当部分商业银行并不具备结构性产品设计和风险防范能力,于是便大量从海外投行手中直接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。银行实际上并没有依据国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需求特征设计产品,也没有找到相应的风险对冲机制。”
金融危机的到来,以及之后随之而来的全球股市、商品市场的疯狂跳水,直接将国内刚踏出国门的QDII惨遭没顶,形成了大幅浮亏,目前银行系QDII的大面积亏损,乃是危机前欠下的旧债。
同样,年轻的QDII还免不了陷入国内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都过度销售的陷阱——对于投资者面临的风险,银行理财销售人员风险提示不足甚至没有。
未雨绸缪:备战投诉潮
金融危机期间的惨败,使得危机过后,重新启动的银行QDII面临无人问津,发行乏力的局面。
今年上半年,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肆虐使得欧美股市难有大的起色。银行QDII表现,与欧美股市大势又休戚相关。
以此前2周的数据为例,8月初,美国一系列低于市场预期的宏观经济数据出炉,引来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的担忧,8月6日至12日道琼斯指数周平均下跌2.83%;由于海外股票市场的普遍走低,这一周约6成的QDII理财产品净值下降,262款QDII产品平均净值增长率为-0.77%。
好在一周之后,因欧美股票市场回暖反弹,当周近七成比例的QDII理财产品净值有所上涨,262款QDII产品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.36%。
在市场行情疲软之下,商业银行为挽救形同虚设的QDII理财产品也曾作出一些尝试。
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介绍,改变主要有两点,一是无论中外资银行,其新发QDII产品风险偏好度均有所下降,2007年相当流行的带有“触发机制”的QDII产品被市场搁置,保本收益类产品大行其道,同时,为规避风险,产品设计期限进一步收短。
比如目前正在发售的一款名为中国银行HJB1003GX7D-27的外币理财产品,其产品期限仅为7天,同时为保本固定收益类产品,预计年收益率最高可达2.2%。
同时,银行QDII产品也正参照基金QDII模式,比如开发银行QDII定投产品。此前,已有渣打银行推出定期定额代课境外理财投资服务,其定投业务包括随时改变投资金额、随时加入或停止定投计划等,据此,若海外市场处于高位,投资者便可择机减少定投金额,而市场跌至低位时可反向加持。
不过,相较基金定投,目前银行QDII定投业务资金门槛较高,每月起始投资金额为人民币5000元,高于基金QDII定投。
眼下,随着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初发行的大量高风险QDII产品陆续密集到期(期限大多在3-5年),商业银行将不得不再次被推山风口浪尖,目前,运行期在2年以上的QDII理财产品共203款,自运行以来的平均累计收益率仍为-8.53%。
不过,上述股份制行资金部人士介绍说,经历了2009年下半年的多次理财投诉案,大多数商业银行其实已未雨绸缪。
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已与投资者进行了意向性沟通,产品到期后,投资者可自由选择自动赎回,如此盈亏自负;也可与银行选择展期。
无论怎样,对于商业银行来说,目前银行系QDII的困境确实为当初始料未及,而银行系QDII如何扭转目前的疲软局面,未来路在何处,仍有待进一步观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