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首页
 收藏本站
中文版 English
首页 公司简介 公司形象 业务范围 企业文化 会计知识 业内资讯 疑问解答 本站下载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
网站首页 >> 业内资讯 >> 南京代帐公司-专家视角:发放消费券是不是一个好主意
南京代帐公司-专家视角:发放消费券是不是一个好主意

南京代帐 南京代帐公司 南京公司注册 南京注册公司

 

当前,地方政府免费发放各式各样的消费券成为一个热门话题。记者近日通过采访发现,专家和学者们对此看法不一。
  观点一:不可高估消费券提振消费的效果
  在对于消费券的评价中,有一种完全否定的观点。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就认为,发放消费券不是个好主意。
  他指出,扩大消费确实重要。但要可持续地提振消费,需要投资,大力创造就业机会,改善国民对就业的预期。因为投资创造就业机会,有了就业机会才能消费。而且只有农村地区道路、水、电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完成,农民才能因产品面向更广大市场而获得更多的收入,进而扩大消费。同时,要改善对既有可支配收入的预期。为此,一方面要完善养老、医疗和义务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;另一方面要适度扩大保障性住房需求,在维持、提高房地产交易量的同时抑制房价,从而激发更多的购买力。此外,要改变收入分配失衡状态,让国民收入中有更多的份额流向中低收入阶层,使其转化为国货生产和销售者的收入。
  他表示,在所有这些可持续提振消费的措施当中,发放消费券不在其中。不管是如同中国台湾地区那样无差别地普遍发放消费券,还是如同一些学者所建议的那样向低收入家庭发放消费券,都不太可能实现有效提振消费的目标,反而有可能产生深远的负面后果。
  他分析说,人们期望的提振消费,是可持续性的提振消费,而发放消费券即使有效果,其效果也仅仅是一次性的,并且这种效果也不可被高估。这是因为消费券可能与消费者计划中的其他支出相互替代,从而限制、抵消其增加消费的作用。更须注意的是,不能盲目追捧消费券这种无偿获得的福利。
  观点二:向所有居民发放消费券不属于民生工程
  部分地肯定发放消费券措施是另一种观点。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、教授沈玉平认为,当前政府发放消费券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,根据特定的目的而实施的行为。具体地说,发放消费券是国家在受到金融风暴影响之际,为了实施民生工程、照顾低收入群体生活、拉动内需而实施的行为。这在总体上是正确的、科学的。但他认为,有些人提出的向所有居民发放消费券的建议,无助于实现上述目标。
  他说,向所有居民发放消费券,起不到收入再分配的作用,不属于民生工程。对于那些须纳税的较高收入人群来说,一手缴税、一手领消费券是没有意义的。拉动内需的效果如何,取决于消费者获得收入后的消费比例,而高收入者的收入边际消费率较低。如果他们获得了消费券,就会较多地减少自己消费的数额,不会明显拉动消费。
  他特别指出,发放旅游消费券的做法不是很科学。这是因为:一方面旅游不是消费必需品,不能体现保民生的政策目标;另一方面由本地纳税人买单、而将消费券发放给外地人的做法是不恰当的,这中间甚至还有政府特别庇护旅游业之嫌。
  他还想对领到消费券的居民说,不应该把这种福利当作一种恩赐。政府发放消费券固然顺应了民心,但这只能说明政府做了该做的事。向困难群体发放消费券是保障了他们应有的权利。
  首都经贸大学的学者蔡楠也主张,消费券的发放对象应锁定中低收入人群。她分析说,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可知,每增加1单位收入,其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是递减的。因此,收入水平较高者缺乏消费意愿,而中低收入者则具有较强的消费意愿。可见,向中低收入人群发放消费券,挖掘其消费潜力,对拉动总需求、刺激经济增长更有效。
  观点三:发放消费券比投资更具有乘数效应
  不少人对发放消费券持赞成的观点。首都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、教授蔡秀云详细论述了自己的这种观点。
  她说,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下,普通消费者不愿意拿出更多的钱来消费。在这种情况下,为了拉动内需,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刺激消费市场,用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的话来说就是“在特殊的条件下采取特殊的办法”。
  针对当前人们在发放消费券是否能拉动内需问题上存在的质疑,她说,只要有好的操作机制,发放消费券就能够起到有效的拉动内需作用。在这些方面,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。1999年,深陷经济危机的日本为了拉动内需,向15岁以下、65岁以上居民以及弱势群体发放每人2万日元的消费券,总值高达6000多亿日元。但日本财政部的调查发现,最终的市场效果并不尽如人意,仅有3成消费券被用于消费,而6成以上则被转化成储蓄。也就是说,日本民众在用消费券购买了大量生活必需品后,直接把省下的钞票存入了银行,并没有因为消费券的发放而扩大消费规模。最终当年日本因发放消费券推动的新增消费总额不过2025亿日元,仅占名义GDP(国内生产总值)的0.04%。德国目前也准备向3000万民众发放预算达150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1436亿元)的消费促销券。与上述日本居民拿到消费券就可直接买东西的做法有所不同的是,德国拟发售的消费促销券需要人们额外自掏腰包才能使用。这就相当于发放购物打折券,打折部分由政府支付,居民必须先消费才能享受到优惠。
  为避免出现消费券替代效应,蔡秀云建议用消费奖励的方法引发乘数效应。可准许单位、企业用现金向政府部门购买消费券。在单位、企业发放工资时,职工可在货币和消费券中进行选择。如果一个职工的月工资是3000元,在领工资的时候既可以拿2000元,而把另外1000元换成价值1100的消费券;也可以拿1000元,而把另外2000元换成2200元的消费券;或都换成消费券,取得3300元的消费券。这样一来,使用消费券的数量就会迅猛增加。政府还可规定,当消费者用消费券购买商品时,厂商要给一定的折扣。在经济低迷、供给过剩的买方市场,消费券等于事先确定的需求订单。生产厂家和流通商家因此可以避免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,减少生产和营销成本,因而应该有能力作出一定程度的让利。此外,也可以适当采用德国那种先消费再给予优惠的做法。这样,政府财政补贴一部分,厂商让利一部分,消费者自付一部分,就可形成比较持续的拉动内需的合力。
  对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拉动内需的观点,蔡秀云表示赞同,但认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很长时间,远水不解近渴。并且社会保障与拉动内需之间,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。她认为,拉动内需不必坐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。从微观上看,高收入群体没有教育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,边际消费率依然较低。反而是那些迫切需要社会保障体系帮助的中低收入群体,边际消费率较高。从宏观角度看,一国的消费率与其社会保障程度的相关性也不明确。英国是有代表性的高保障、高福利国家,消费率一直较高,2005年为87.1%。但是社会保障程度极低的柬埔寨,消费率也很高,2005年为89.1%。可见,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后,也不能保证消费率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。
  她还认为,发放消费券比投资更具有乘数效应。消费者在市场终端,自主决定该去哪里买什么商品。而刻意增加的投资,可能打乱市场自然竞争,使得那些被新增投资鼓励的行业中,一些本该倒闭的企业因此继续生存,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。市场本身要比宏观调控的准确度更高、反应速度更快。
  另外,她认为,只有大范围地发放消费券才能拉动内需。向少部分困难人群发放消费券,只能解决其生活困难,对拉动内需虽然有一定效果,但由于总体数量不多,不会起到较大作用。

关于我们 | 业务范畴 | 会计知识 | 企业文化 | 联系我们 

  Copyright njjyk.cn All Servered
  南京注册公司 移动电话(TEL):13851933414 QQ:43447021 电子邮件(EMAIL):sty0617@163.com  苏ICP备11039687号